行業資訊
《湖北日報》報道:孝南朱湖國土綜合整治 撂荒地變成高產田
金秋時節
荊楚沃野盡染豐收色
《湖北日報》
在“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”板塊中
以《湖北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規模投資領跑中部》
聚焦我省土地變革的生動實踐

其中
孝南區朱湖農場的蛻變尤為亮眼
昔日閑置的土地如何重煥生機?
今日的高產田又書寫著怎樣的豐收故事?
讓我們走進朱湖
見證國土綜合整治帶來的“點土成金”奇跡

全文如下
曾經雜草叢生的拋荒地,如今變成連片稻浪翻滾的“黃金田”;曾經空心寂寥的村莊,如今迎來機械化種植的“新農人”。9月10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,湖北孝感朱湖濕地生態修復案例成為焦點。經過十余年整治,這片濕地不僅年接待游客創收超2000萬元,更以3萬畝生態糯稻支撐起孝感米酒60億元產值。

朱湖糯稻熟了。
“以前湖邊小工廠、養殖場扎堆,河水發黑發臭,路過都要捂鼻子。”9月12日,70歲的朱湖老居民周自橋站在菱角湖綠道上感慨。如今,這里綠意盎然,水鳥嬉戲。

濕地修復后,水清岸綠,水網密布。
改變始于一場“壯士斷腕”的整治:關停搬遷8家企業、50家養殖場,拆除違建和攔水壩,整治河渠236公里,新建污水處理廠,改造廁所2400座……通過清淤疏浚、治理黑臭水體、土壤修復等措施,朱湖水質明顯改善,272種水鳥重返棲息。
環境變好了,百姓如何致富?朱湖辦事處瞄準生態農業:推廣糯稻規模化種植,發展富硒蓮藕、清水魚蝦等特色農產品。其中,3萬多畝生態糯稻成為“黃金名片”。
朱湖還將農業與旅游結合,發展觀光農業。夏季萬畝荷塘吸引游客賞荷采蓮,秋季金色稻浪迎來農耕體驗熱潮。“農業+旅游”模式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,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。
“我們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二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”。朱湖國土綜合整治項目指揮部負責人洪亮介紹,通過整體規劃,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空間統籌安排,農戶搬進電梯樓房,土地集中連片整治。項目新增耕地9000多畝,耕地指標收益超9億元。
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